动脉栓塞系指动脉腔被进入血管内的栓子(血栓、空气、脂肪、癌栓及其他异物)堵塞,造成血流阻塞,引起急性缺血的临床表现。 特点是起病急骤,症状明显,进展迅速,预后严重,需积极处理。
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后患肢出现疼痛、苍白、远处动脉搏动消失、厥冷、麻木和运动障碍。此病起病急骤,发病后肢体甚至生命受到威胁,及早诊断和分秒必争地施行恰当的治疗至为重要。
栓子可由血栓、动脉梗化斑块或碎片、细菌性纤维素凝集物、空气、肿瘤组织、脂肪、子弹、折断的导丝、导管尖,以至羊水等组成,但以血栓最为常见。后者大多来自心血管系统,特别是左心。
血栓的来源有下列几方面:
(一)心源性
它是血栓最常见的来源,国内以风湿性心脏病最为常见。风湿病变累及二尖瓣造成狭窄或关闭不全者占80%。在二尖瓣狭窄时,心房内血流滞缓,心房纤颤使之更为加剧,加上内膜的风湿病变,使血液中的血小板更易与心房壁粘附、聚集和形成血栓。在应用洋地黄或利尿剂时,使血液浓缩,血粘稠度增高,纤维蛋白浓度升高,促使血栓形成。
(二)血管源性
比较少见。动脉瘤、动脉硬化、动脉壁炎症或创伤时,血管壁上可有血栓形成,血栓或动脉硬化斑块脱落形成栓子。
(三)原因不明
一般认为有4%~5%病人经仔细检查仍不能发现血栓的来源。临床表现:动脉栓塞的肢体常具有特征性的所谓“5P”征:疼痛(pain)、麻木(parasthesia)、无脉(pulselessness)、苍白(pallor)和运动障碍(paralysls)。
1、疼痛 大多数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剧烈疼痛,部分病人可仅感酸痛,个别病人可无疼痛感觉。疼痛部位开始在栓塞处,以后渐向远处伸延。随栓子移动,疼痛部位可以转移,如腹主动脉骑跨栓塞开始常有剧烈腹痛,然后很快转为双下肢痛,而腹痛消失。其主要原因是组织缺血缺氧。如果栓塞位置较高,如腹主动脉分叉处,并继发血栓形成,阻塞肾动脉、肠系膜动脉,可有腹痛,腹胀,停止排气排便,少尿,腰痛等麻痹性肠梗阻和肾功能衰竭的症状。
2、麻木、运动障碍 患肢远端呈袜套型感觉丧失区,由周围神经缺血所引起。其近端有感觉减退区,感觉减退平面低于栓塞部位。再近端可有感觉过敏区。患肢还可以有针刺样感觉。肌力减弱,甚至麻痹,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足和腕下垂。足下垂显然与腓总神经缺血有关。当主观感觉消失和麻痹时常提示已经或将出现肌肉坏死。在少数病人,发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患肢麻木。
3、苍白、厥冷 由于组织缺血,皮肤乳头层下静脉丛血流排空,皮肤呈蜡样苍白。若血管内尚积聚少量血液,在苍白皮肤间可出现散在青紫斑块。皮下出现细蓝色线条,皮肤厥冷,肢体远端尤为明显,皮温可降低3~5℃。皮肤可出现一变温带,一般的,变温带位置较实际栓塞部位低一手掌宽。
4、动脉搏消失或减弱 栓塞部位的动脉有压痛,栓塞以下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。有时由于血流的冲击,使动脉搏动传导到栓塞远端的动脉,股总动脉完全栓塞时,有时在股浅动脉近侧仍可触到搏动就是这个道理。偶尔,因栓塞不完全,仍有部分血流通过动脉,远端可触及微弱的动脉搏动。栓塞近端动脉可出现弹跳状强搏动或称为水冲脉,但当动脉痉挛严重或形成继发血栓时,栓塞近端搏动也可减弱。
5、动脉栓塞的全身影响 如果患者心脏功能不能代偿动脉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,会出现血压下降、休息和左心衰竭,甚至死亡。栓塞发生后,受累肢体发生缺氧坏死,引起严重的代谢障碍,表现为高钾血症、肌红蛋白尿、代谢性酸中毒,最终导致肌肾综合症。
诊断:凡有器质性心脏病、动脉粥样硬化,尤其是有心房纤颤或有动脉栓塞史的病人,如突然出现肢体疼痛伴急性动脉缺血表现和相应动脉搏动消失,也即具有“5P”征者,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基本成立。皮温降低的平面要比栓塞平面低一掌宽(如膕动脉栓塞)至一个关节(如股动脉栓塞),而肤色改变、感觉、运动障碍的平面常较栓塞部位低一至两个关节平面。多普勒(Doppler)血流仪可以判断栓塞的确切部位。但上述方法不能明确栓塞远端动脉是否通畅、侧支循环状况和有否继发性血栓及其范围以及静脉回流情况。而选择性肢体动脉造影和连续摄片法的应用可充分了解上述情况,有条件和必须时可采用。
预防:预防应该是从饮食,锻炼,用药,危险因素控制等综合性的进行防治。高脂血症、高血压、吸烟、糖尿病、肥胖和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,是易患因素,亦是预防的重点。
因此,要合理营养 饮食以清淡、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为宜,保证疾病恢复期的营养。控制血压、血脂,减轻体重。有心脏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,如房颤要长期口服抗凝、抗血小板药,减少附壁血栓形成的可能。便秘、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可引起血栓的脱落。保持大便通畅 除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外,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或甘油灌肠;积极治疗慢性咳嗽,戒烟等。发生栓塞后要注意保暖,但不能热敷,以防加重组织缺氧。
患者出院后要做到:①定期随诊,按时服药,特别是抗凝剂的服用,一定要保证按医嘱服用;②自我观察出血现象;③按照医嘱定期复查抗凝指标,了解并学会看抗凝指标化验单;④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就医;⑤按照上述预防方法调整生活习惯。
治疗:争分夺秒,在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情况下迅速解除肢体急性缺血。在救肢黄金时间(6-8小时)内恢复血供。否则,发生肢体坏死需截肢,后果不堪设想。
非手术治疗方法为手术处理争取时间,患肢安置在心脏平面以下的位置,一般下垂15°左右,室温保持在27℃左右。不可冷敷及热敷。动脉栓塞后应用肝素和香豆素类衍化物等抗凝剂,可防止栓塞的远近端动脉内血栓延伸、心房附壁血栓的再生或发展和深静脉继发血栓的形成。高压氧舱可增加血氧饱和度,对改善肢体缺血有一定帮助。
最有效的是手术方法,传统方法是:早期切开动脉行栓子和血栓摘除术;目前新兴的手术方法是导管取栓术。后者原理如下:以小儿心导管或其他较硬高分子化合物导管取40~80cm长,在前端开侧孔后,以乳胶薄膜包绕或套以1~1.5cm长汽门芯管,以5-0丝线将其缠扎在导管上,通过调节缠扎平面,可制在不同大小的球囊。缠扎必须结实可靠,以免使用时脱落。导管尾端通过注射针头接注射器。待导管头端插入动脉穿过血栓后,注入适量肝素盐水,充起球囊。在维持一定压力情况下,缓缓拉出导管时,栓子和血栓便可同时被摘除。
现在多用现成的Fogarty取栓导管,此管有F2-F7大小六种型号,球囊溶液量0.05~2.5ml,充起后球囊直径4~14mm。导管配有合适的内芯,以便插入取栓管时有助于克服阻力。
治疗:争分夺秒,在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情况下迅速解除肢体急性缺血。在救肢黄金时间(6-8小时)内恢复血供。否则,发生肢体坏死需截肢,后果不堪设想。详情请致电咨询13803295138